您当前所在位置: 首页
党史工作红色故事
   
党史工作
党史宣传教育
红色故事
党史大事记
党史人物
党史教育基地
党史征编研究
 
 
红色故事
 
陈毅元帅题词的曹甸烈士陵园
发布时间:2020-10-26 收藏本文

 

1957年清明节前,曹甸区委根据广大群众的意愿,为缅怀革命先烈,继承革命传统,将坐落在曹甸镇东南首的“大泾河”湾角取直,开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,而这个小岛就是1940年12月曹甸战斗中最激烈的地点,也是新四军伤亡最重的地方。经请示县委同意,决定在这里建造曹甸烈士墓。

为建烈士墓,区委专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,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:一是组织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、职工整治和建造墓地,并将已挖掘出的188具烈士遗骨合葬于此;二是筹集资金。三是通过走访、座谈和向外发函的方法搜集史料,特别是当地诸多的老党员、老干部和见证人,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极有价值的史料;四是向党中央毛主席、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、新四军老军长陈毅以及南京军区等处发了函,请予题词和提供史料;五是在县委的关心下,把县干部招待所保存的一块条石作墓碑的基石,碑文请泾河镇著名老艺人雕刻。

1958年1月8日,区委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信,谈及毛主席工作很忙,可请省委负责同志题词。时隔不久,又接到了陈毅副总理办公室的来信,并附来陈副总理亲笔题写的碑文:“在曹甸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,你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,我高呼曹甸的英雄们,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下面的署名为“陈毅敬题”。

此外,钟期光上将也亲自撰写碑文:正当第二次全国反共高潮,也是抗日与投降,进步与倒退,团结与分裂,两条路线斗争的时候,打着国民党正规军的招牌在苏北敌后的韩德勤部队,他们执行蒋介石消极抗日,积极反共的政策,对人民搜刮钱财,对我军专搞磨擦,对根据地大肆破坏。我新四军苏北部队为民请命,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协同八路军南下支队(即新四军第三师)于1940年12月围攻了不抗战,只反共的顽固军的据点,由于水网之地,加之地形改造,在曹甸四周都筑成高垒,挖成水沟,我军在西南几度突入,终因匪军负隅顽抗,扼守东北角的几个乌龟壳而未攻克,当时我军在战略上获得了伟大成就,占领了平桥、泾河、勾通与皖东的联系,断了韩军的联络,解除了阻止西援的反共武装。从此之后,顽军未敢出乌龟壳一步,整个苏北顽固军到了风烛残年,奄奄一死的境地。毕竟是时间问题,以后终为我新四军第三师,在泾河将全部歼灭,并活捉了韩德勤终而使全苏北人民获得解放。

在曹甸之战中,我军在“团结必存,分裂死亡,坚持进步,反对倒退,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,反对国民党投降、反共的阴谋”思想指导与行动下,表现了英勇果敢的精神,很多同志丧失了自己的生命,革命英雄们,你们奋斗的功绩留芳百世,永垂不朽!

现在,全国社会主义建设,你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,全苏北人民、全军人民将永远纪念你们。

各项筹备工作就绪后,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征文组提供史料,于1958年在曹甸建成了“四○烈士墓”。同年4月5日清明节,在烈士墓前举行庄严隆重的首次公祭大会。当日《新华日报》在头版刊登了此项活动的消息和墓碑照片,经媒体宣传,扩大了曹甸烈士墓在全省以及更大范围的影响。

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,曹甸镇党委政府发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、群众、中小学生踊跃捐款,对烈士陵园进行大规模修缮,使之崭新的形象耸立于世人面前。

出处:宝应档案史志网
上一篇: 粟裕凭借宝应湖荡组织对日全面反攻
下一篇: 陶林伏击战

地址: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大道88号   宝应县档案馆(中共宝应县委党史编修中心) 2011 版权所有  
办公室电话:0514-88284135    传真:0514-88288823     电子信箱:bydaj@163.com   苏ICP备15035976号-1

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0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