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 首页
人文宝应宝应名人
   
人文宝应
历史沿革
城市变迁
院士风采
宝应名人
风土人情
 
 
宝应名人
 
艺苑大师

“画坛巨匠”陶成

陶成(生卒年月不详),字孟学(一作懋学),后更敬学,宝应县城人,明成化七年(1471年)举人。陶成博学多才,工诗及篆隶书法,尤擅长丹青,自号“云湖仙人”。明成化弘治年间,士大夫尤尊礼学,陶成鄙之。一次,陶成偕同朱应登赴京会试。抵京时,离考期还有5天,他得知张家湾一家有丁香含苞待放,便欣然乘车前往观赏,流连忘返,竟放弃考试。朱应登考中后,陶成画丁香一幅相赠。一次他不畏艰险,长途跋涉,经居庸,走上谷,入云中,考察边地山川形势,研究攻防得失,访问退役老兵,搜集在战斗中可歌可泣的事迹,以激励军民,巩固边防。可是陶成的用心,并没有被一些士大夫所理解,反而把他视为“怪异”。陶成在灰心之余,放浪形骸,寄情书画。他作山水花鸟,或作人物,均气韵飘逸,意境悠远,被尊为画坛巨匠。明文学家鉴赏家李开先说:“云湖画如富春先生,云白山青,悠然野趣。”陶成与明初浙派创始人戴进及其以后的江夏派之首吴伟并驾齐驱。人得其画,奉若拱璧。徐邦达主编的《中国绘画史图录》载有陶成的《云中送别图卷》,人物形神兼备,衣纹线条流畅,款曰“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夏五月望后四日也”,钤“云湖仙人”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。另所著《北观》已失,仅存序。

 

诗书“双绝”朱曰藩

朱曰藩(15011561年),字子价,号射陂,宝应县城人。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进士,授乌程县(今浙江吴兴县)知县,迁南京刑部主事、礼部郎中、九江知府。朱曰藩任乌程县令时,体恤黎民疾苦,严惩贪官污吏,编审里役,革除积弊,百姓称呼他为“真父母”。他禀性风雅,曾参与工部尚书刘麟“岘山诗社”活动,或即席赋诗,或临窗挥毫,一时传为佳话。其诗词翰墨被誉为“双绝”,登门相求者络绎不绝。在就任九江知府时,他还整修了濂溪书院,供诸生攻读经史。他潜心研究内典,纂注六经,惜多失传。所撰《山带阁集》33集,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还著有《池上篇》、《理学纂要》、《律细》等。

 

京剧鼻祖高朗亭

高朗亭(17741827年),艺名月官,清徽调演员,演花旦,以演《傻子成亲》一剧著名。祖籍宝应,住县城北门外安徽会馆附近。他生性聪慧,扬州三庆班班主收他为艺徒,曾到杭州、扬州等地演出。17岁于徽班扬州三庆班领衔主演,30岁始任该班班主。善南北曲(昆曲),兼工小调。清小铁笛道人说,高朗亭“二黄之耆宿也,体干丰厚,颜色老苍,一上氍毹,宛然巾帼,无分毫矫强,不必征歌,一颦一笑,一起一坐,描摹雌软神态,几入化境”。清高宗弘历曾多次观看高朗亭演出,对他的演技备加赞赏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为庆祝弘历80寿辰,征调三庆班进京献艺,轰动京师。嗣后,扬州的四喜、春台、和春与三庆四大徽班经常会演于北京的广德楼、广和楼、三庆园和庆乐园等著名戏园,而高朗亭之三庆班始终居于领衔地位,誉为“京都第一”。高朗亭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“精忠庙”会首,负责解决伶界纠纷,筹建梨园公益事业。道光七年(1827年),与春台班班主陈孔燕、程御铨一起,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的安庆义园。高朗亭大半生是在北京度过的,历经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正是京剧孕育形成的时期。他从汉剧、秦腔、楚腔、昆剧等剧种及民歌中汲取营养,丰富和发展了徽剧的表演形式和声调唱腔,培养了陈喜官、邱玉官、苏小三、双风官、沈霞官和沈翠林等著名旦角,为促进徽剧向京剧演变作出了贡献。京剧大师梅兰芳对其历史功绩作了充分肯定,他说:“京剧能发展到今天的地位,由于四大徽班的创业者的几位领导人(编者注:高良亭、程长庚等)不断艰苦奋斗与互助,奠定了百年基础的功绩,是不可磨灭的。”(《梅兰芳文集》)

 

革命诗人周实

周实(18851911年),字实丹,号无尽,宝应曹甸人,髫年之后,举家从宝应塔儿头迁至淮安车桥。其父辈周鸿磐住塔儿头时中举,周鸿仪撰《玲珑馆诗集》(刊印本),周鸿莱诗文应酬频频。周实由车桥往来城镇,交际亦甚广。有一年,周实与杨雨亭、陈海门、周啸山(驸马营人)同游曹甸之毗卢寺,酒后纵情赋诗,索同人唱和,其中五言是:“横览五洲事,相期千载名。佛舍谁知已,雄鸡试一鸣。”七言是:“此去黄金谁筑台,狂歌狂哭风云哀。江南江北好山水,忍对新亭酒一杯。”(《将由甸乡之金陵赋此志别》)出示同人。同人惊语,不敢唱和。事后,周实赴试南闱,文章得意,已被试官录取,但主试者与阅卷人共议名额时,周却被黜,而录取了戚姓。周实详其情后,立即写《上陈伯陶书》一文,进行争辩,却不了了之。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成立时,周实欣然加入,与柳亚子、高旭等人交往甚密,被称为“社中眉目”。周实还邀阮式共创淮南社,为南社作桴鼓之应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武昌起义爆发时,周实应柳亚子先生之召,赴沪共商江苏革命大计,并按照柳的建议,返回淮安与阮式商讨“保淮之策”,组织旅宁、旅沪回淮学生及城中学生八九十人,成立学生队,周、阮二人分任正副队长(后改为巡逻部,分任正副部长)。学生队荷枪实弹,日夜巡逻守护危城,侦查奸宄,并积极策划光复山阳(淮安)。不料竟因此遭清山阳县令姚荣泽的屠戮,成为当时南社投笔从戎、献身革命的先驱。同仁周人菊昭示天下,为其伸冤,开编辑刊印其遗著《无尽庵集》,问诸后世。周人菊说:“余与烈士幼同里,长同学校,交最久,而知烈士最初。光复山阳时,余任巡逻部庶务之职,目睹烈士筹画捍御之劳及罗冤之惨,因述之于此,附于烈士遗集后,俾读烈士遗集者,知烈士之奇功奇冤焉。”(《无尽庵集·周烈士就义始末》)孙中山赠挽联云:“喋血于孔子庙中,吾道将衰,周公不梦;阴灵维淮安城上,穷途痛哭,阮籍奚归?”周实主张“诗歌贵因时立言”,严斥“守宗派,谋格律,重声调,日役役于揣摩盗窃之中”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。他的诗奔放雄劲,慷慨激昂,充满冲破封建罗网和革命救国的激情。他的《拟决绝词》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准备为革命牺牲的决心。他的诗语言自然明丽,形式题材亦变化多样,受到柳亚子、游国恩等人的推崇。《中国文学史》(游国恩等人主编)第四册载有传略。《曹甸志·艺文志》(郝树著)载其诗词数则。

 

雕刻艺人陈青槐

陈青槐(19031939年),宝应射阳湖镇新陈村人,幼时酷爱绘画雕刻,由于家贫,未能就学。15岁随父弄船去如皋卖蒲。船到如皋时,一尊木雕送子观音像已雕刻成功,且雕工精细,富有灵气,受到邻里叔伯的夸奖。18岁当瓦工,跟师傅走南闯北。由于工艺出众,受到雇主欢迎,不久即成为领凿师傅。他擅长砖雕石刻,常为人雕刻门楼花砖。砖雕“八仙过海”、“二龙戏珠”、“嫦娥奔月”,石刻“凤戏牡丹”、“刘海戏金蟾”等,乡亲视为至宝,有些砖雕至今还被珍藏着。

 

书画大家陈务人

陈务人(18701947年),字员庄,宝应县城人,清末廪生,书画家。陈务人初学工笔,后改练泼笔,在水法上见功夫。他曾在镇江金融巨头许某家任家庭教师。许家藏有珍本秘籍,兼及历代碑帖字画。他在教学之余,借机临摹,苦练技艺。他擅长花卉翎毛,于淡泊中见雄浑,亦工书法行草,笔力遒劲洒脱。一次,苏州金融界汪某慕名至镇江,请作墨荷一幅。画面湿润空,翠荷数支,疏密有致,气息清新。汪爱不释手,特邀苏州名流共赏佳作。从此陈声名大振,书画作品不胫而走,风行于苏州、无锡、镇江等地。他有三幅画在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获奖,其中一幅后被日本一收藏家高价买去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上海画集》亦收有他的作品。陈务人长期寓居镇江,借庵堂作画室,以卖画为生。晚年返回宝应,住状元桥西首。一天清晨,偶遇伪军遛马,被撞伤,导致肢体瘫痪,辗转床褥,直至谢世。

上一篇:革命英烈
下一篇:史海先贤

地址: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大道88号   宝应县档案局 2011 版权所有  
办公室电话:0514-88284135    传真:0514-88288823     电子信箱:bydaj@163.com   苏ICP备15035976号-1